《与“众”不同的心理学》经典语录句子摘抄大全

Tips: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或下一篇

本书介绍了心理学研究的本质、内容、科学方法和社会意义,它以深入浅出、充满睿智的论述去纠正人们对心理学的误解,帮助读者了解心理学的真相。可以说它是一本引导“消费者”认识心理学“文化产品”的指南,故定名为《与“众”不同的心理学》。本书对揭开人们对心理学之误解的面纱做了很大的贡献,让读者看清心理学的真面目。强力推荐这本书给所有想知道心理学是怎么样一回事以及心理学知识是如何累积起来的读者。它指出心理学虽是一门新兴的科学,但是却拥有一个非常古老的传统,因此人们对它的误解也很深,以为对心理学研究所累积的知识,可以不用现代“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及评价。本书则告诉我们,判定心理学知识的好坏,是和其他的科学一样,一定要用“科学”的标准。书中用了许多精彩的例子说明这些标准是什么,以及要如何用之来分辨真正的科学心理学知识与迷域大众的伪科学心理学常识。小编整理了《与“众”不同的心理学》经典语录句子摘抄大全,我们都会找到自己喜欢的那条句子吧。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经典语录句子摘抄大全

1、心理学是一个主题非常广泛,但相对松散的学科,可以通过“都是用科学方法来研究行为”这一标准被整合为一门学科。科学方法是指一些非常通用的原则。最重要的三点是:1 科学采用了系统实征主义的研究方法;2 它是以可以公开予以验证的知识为研究目标;3 它努力寻求用实征方法可以解决的,而且可以发展出可以付诸验证之理论的研究课题。系统实征主义所指的是有结构的及有控制的观察。科学通过同行评审的程序和重复验证的机制来保证知识的公开性。

2、宁可犯太过挑剔的错误,也不要被相关数据所欺骗,误认为两个变量有因果关系。

3、大脑这部机器,不是为了理解它自己的,而是为了延续生命。这两个目的在根本上完全不同,如果没有从科学中所获得的事实知识的帮助,大脑也只能看到世界的一些小碎片。为了要考虑明天如何能继续生存,它必须把注意力放在它必须知道的世界的一角……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到了今天,人们了解他们的汽车比了解他们的大脑还要多――以及为什么对于人类思维的基本理解还是停留在是一中##实征性的层次##,而并没有上升到哲学的或宗教的层次

4、绝大多数人认为泛化的人格特征描述都是正确的,并把这些特征视为自己所独有的。

5、其实只有两件事可以让心理学有成为是一门独立学科的理由。那就是,用科学的技术手段来研究人或非人的所有行为,以及把这些研究成果在付诸应用时,也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达成,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心理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6、可证伪性标准是:要说一个理论是有用的,那么根据它所作的预测必须是具体的。也就是说,理论在告诉我们如果它是对的话,哪些事情应该发生的同时,还必须说清楚哪些事情不会发生。一旦后者发生了,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个理论有些地方出错了。这时就有必要对该理论进行修改,或者提出一个全新的理论来取代原来的理论。这两种做法都会使我们提出的理论更接近真实情况。相反地,如果一个理论的预测包括了所有可能观察到的数据,那么这个理论就如张五常所讽刺的“套套理论”,套套逻辑永远不需要也不会修改。因此,一个成功的理论并不是那种可以解释或预测任何一个可能出现的事实或现象的理论,因为这样反而恰恰丧失了该理论的预测能力。

7、许多行为和认知疗法,都曾通过相当严格的心理学检验程序来支持其有效性,但是有关这些疗法的书籍却很少出现在书店的书架上。电子传媒的情况就更糟糕了,电台和电视台几乎没有任何正儿八经的心理学报道。相反地,他们总是请来许多伪"疗法"的散播者和爱出风头的媒体名人来上它们的节目,而这些人与心理学这个领域可谓是风马牛不相及。媒体之所以会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正规的心理治疗法从来都不会声称自己能令病人马上痊愈,甚至不会担保治疗一定成功,或者夸大其治疗的范围(例如,"你不仅会把烟戒掉,而且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得到改善! ")。同样地,现在互联网上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形一一缺乏严格的同行评审,在网上推销的治疗方法通常都是不可靠的。

8、事实上,一个理论如果被置于“不可被证伪”的保护下,它便不再是科学。

9、个案研究和见证叙述在心理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初期是有用的。因为那时我们去发现可以进行研究的现象和变量是至关重要的。虽然个案研究在早期的、理论形成前的科学研究阶段是有用的,但是在研究的后期,亦即对提出的理论进行特定检验时,它就变得毫无用处。在心理学中,个案研究和见证叙述对理论检验没有价值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有安慰剂效应在作祟。安慰剂效应是指人们有报告任何治疗对他们都有帮助的倾向,不管这种治疗是不是真的有疗效。安慰剂效应的存在使我们不可以采用疗效见证来作为支持一个心理学(或医学)治疗的有效性。原因是安慰剂效应保证:不管什么治疗方法,都有可能获得有关它的疗效的见证资料。

10、科学是用来解决可以解决的、具有明确性的问题。也就是说,科学家所解决的问可能用现有的实征技术找到答案的问题。如果一个问题是不可能有答案的,或是一个理论是目前没有技术可以来验证的,那科学家就不会去研究它了。例如,"在照顾3 岁以下的小孩子时,给予结构化语言剌激的孩子,其日后的阅读学习水平是否会比不给剌激的孩子要好呢?",像这样的问题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可以利用现有的实征方法来获得解答。而"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呢?"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则不是可实征的问,也就不属于科学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