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谈经济简短(从经济学分析马云的成功)

Tips: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或下一篇

1.从经济学分析马云的成功

从经济学分析马云的成功

1、敏锐的市场嗅觉。

大家应该知道马云在开始创业之前是在杭州的一所电子大学担任了6年的英语老师的,他之所以放弃稳定的工作不干,而去自己创业的原因,一方面与他不干平庸、渴望大起大落的性格有关,更重要的原因是在美国的一次经历中让他看到了互联网的未来。据说“互联网将改变人类的方方面面”这句话其实最早不是比尔盖茨说的,而是马云说的,因为当时马云还没有出名,要想宣传互联网,他只好编一个谎话说“互联网将改变人类的方方面面”这句话出自比尔盖茨之口。

在他为政府的外贸局做过网页后,发现政府的工作时很难做的,而那些刚刚成立的贫困的中小型企业才是更应该帮助的。于是他开始建立自己的全新的模式。这种模式既不是亚马逊河的B2C模式,也不是eBey的C2C模式。且这种模式也并不是美国的B2B,而是中国的B2B。

他不做15%大企业的生意,而是做85%中小企业的生意。因为大企业有自己专门的销售渠道,有巨额的广告费用,而中小型企业什么也没有,他们才是真正需要互联网的人,于是马云开始带着贫穷的中小型企业闹起了革命。

2、高层次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阿里巴巴”这个名字并不是马云随便取的,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当他放弃中国黄页,正在苦思冥想新公司名字的时候,一次在美国的偶然机会他了解到“阿里巴巴—芝麻开门”这个传统的故事在美国家喻户晓,并且阿里巴巴的中文拼音和英语的写法都是—alibaba。而他想做的企业不仅仅是中国的企业,而是世界的企业,全人类的企业,用阿里巴巴这个名字可以让外国人很好的理解。一切都定好后,他们的队员把全部的积蓄都拿了出来一共凑了50万人民币开始了他们的第三次创业(此时以有一种破釜沉舟的感觉),他们一旦失败将一无所有。而恰恰在他们去工商局注册“阿里巴巴”域名的时候,却被告知这个域名已经被新加波的企业注册过了。这无疑是当头一棒啊!当时队友们劝他再换一个域名,不过是一个名字什么都一样。但马云却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花了8万多人民币向新加坡买下的阿里巴巴这个域名”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他疯了,但他却是站在世界的角度上做的这个决定,因为那时在他的心里已经有了“阿里爸爸”“阿里妈妈”“阿里贝贝”他们是一家人,是不能分开的。

3、对待商业的不同思维

马云曾这样评价自己“我不是一个商人,我不为了挣钱,我是一个企业家,我要办一个世界型的公司,我要建立一个全新的电子商务模式”。很多创业的的人之所以失败的原因除了“晚上想想千条路,醒来还是原步走”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创业初期就把自己定位在赚钱、坑害消费者上,因此他们注定是要失败的。要想成为与众不同的人,你就要走与众不同的路。无论创业还是做事业就像一场赛跑,大多数创业者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到达终点,而其中却有个怎么跑的问题,如果你跟在别人后面跑,那么你永远只能做第二甚至更低。而马云则是喜欢追求完美跑在最前面的人,因此他才能成功的打败电子商务的龙头老大“易趣”,占据市场。创造一个帝国神话。

2.从马云身上学到了什么

我们能从马云身上学到什么呢?最主要的还是价值观、梦想和坚持的力量。

相比而言,马云那非常出色的口才倒是次要的。遗憾的是,很多人学马云,以为创业就是去“忽悠投资”,去“整合资源”,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

让我们认真分析一下阿里巴巴走过的历程,以及马云身上的一些性格特质,看看马云是如何成功的,我们应该如何学习马云?创业是理想和现实的结合创业者通常都很有激情,经常大谈自己的理想。确实,激情和理想主义这是创业者的一个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这两者,他们通常不会去创业。

但很多创业者以为,激情就是创业的全部,这就错了,激情和理想主义这只是创业的第一步,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一步一步把理想落实为行动,将刹那的激情变为持久的专注。没有行动的激情是廉价的,也是不能持久的。

创业者是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的结合。没有理想主义,创业者不可能走太远;如果没有现实主义,这个企业更不可能活下来。

正如复兴集团的董事长郭广昌所言,马云是一个“很能忽悠”的人,但马云之所以是马云,不在于他说了什么“大话”,而在于他说的那些“大话”,后来他都一一实现了。马云在十年的时间里,先后创办了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这样的能够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企业,而且创造了“网商”这个新的商业群体。

这就是许多创业者和马云的区别,很多创业者都说了,但马云不仅说了,还做了,而且做成了。成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即便阿里巴巴顺利非常发展,但马云还是非常清醒地意识到,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运气”。他说:“我们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勤奋的,但我们走到了今天,很大程度上归功运气。”

这既是自谦之言,也是一个事实。在成功创业者花团锦簇的热闹背后,很少有人指出一些残酷的真相:企业能够经营十年以上的不到2%,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更是不到1%。

不夸张地说,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和一个人从五楼跳下来没摔死的概率差不多,是一个标准的小概率事件。很多人拿比尔•盖茨、迈克尔•戴尔、史蒂夫•乔布斯的案例来鼓舞大学生创业,殊不知,拿一个小概率去鼓励大家去冒险,无异于鼓励了一种投机心理,所以我一直对大学生创业持保留态度。

理想主义固然值得尊敬,但现实主义往往能让一个人活得更长久。创业者还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是喜欢追随创业偶像,这也是过于理想化的一种表现。

很多创业者经常挂在嘴边的故事就是马云、江南春、陈天桥的故事,好像只要他们向他们学习,将来也能成功一样。实际情况却远没有那么简单,我们被形形色色媒体炮制出来的创业故事误导了。

一方面,成功者的故事都是经过精心包装过的,真实的情况不是这个样子的,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另一方面,即便他们的故事是真的,偶像的成功也是无法模仿的,因为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而这些都是无法复制的。

俗话说,小富靠勤,大富靠命,尽人事,听天命,创业也需要这种豁达的精神,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保证的。对于有些创业者来说,如果确实需要一个偶像指引自己前行,这个可以理解,他们的一些为人处事之道也值得学习。

只是千万要记住,可以学习他们,但不要模仿他们。创业本质上是一个发现自我和实现自我的过程,而每一个人的自我都是无法模仿的。

记住一句话,要学习,不要模仿!价值观比商业模式更重要这是一个创业精神泛滥的年代。每天都会有人告诉你,他有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他要创业了。

每天打开电视,都会看到和创业有关的节目,每个人都在说他的梦想。你去任何一所高校,随便问问一个大学生,他想不想创业,十有八九的答案是“想”。

遗憾的是,这又是一个价值观和职业精神缺乏的年代。我们很少能看到在这些时髦的话语背后,哪个人创业是为了改变别人的生活;也很少有人说,创业是和他的价值观有什么关系。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很多小老板和大富豪,很少看到让人尊敬的企业家。还有很多MBA出身的职业经理人喜欢大谈商业模式和战略,仿佛这就是创业的全部。

我分析过数以百计的商业模式,每一个商业模式说起来都是头头是道,但真正做起来,却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道理很简单,你在商业模式中考虑过的那些问题,往往不是现实中的真实问题,你最早的想法在现实面前,肯定会变化的,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计划中要做的事情有时候做不成,反而是当初无意中做的事情做成了。

价值观比商业模式更持久。以星巴克为例,在现任CEO霍华德•舒尔茨接手这家公司之前,星巴克不过是位于西雅图的一家提供咖啡豆的公司。

两个创始人对咖啡充满了狂热,对赚钱并不在行,他们的愿望只是提供美国最好的咖啡豆,也正是这一理念吸引了舒尔茨的加盟。众所周知的是,星巴克的商业模式后来发生了很多变化,从卖咖啡豆到卖咖啡,再到现在卖音乐,但他们的价值观也一直没有大的改变,那就是让更多的人体验咖啡的快乐。

正是这种朴素的价值观使星巴克在二十年时间里成长为一个享誉全球的知名品牌。不是说商业模式和战略不重要,这些商学院教过的学问在分析一个成熟市场的成熟业务时。

标签:   发布日期:2024-01-15 05:31:00  投稿会员:Auc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