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的对联汇总,昆明滇池最长对联在什么地方?

Tips: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或下一篇

昆明滇池最长对联在什么地方?

昆明滇池最长对联在大观楼。

昆明大观楼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文学知识——对联!

  因为你没有说清楚题目我就答了些关于对联的知识...........  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三千年前,中国先民就已使用对偶句了。商周两汉以来诗人的对偶句及魏晋南北朝以来辞赋中的骈俪句,为后来对联的产生在文字上做了原始积累。汉语词义和汉字字形的特点决定了使用汉语、书写汉字的文人对于“对偶”的修辞手法情有独钟。盛唐以后形成的格律诗、律赋,对偶严格精密,对偶句已经是诗文的组成部分,它们的独立性在渐渐加强。  对联就是由格律诗的对偶句和骈赋的俪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因此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早在秦汉以前,中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开始把联语写在桃木板上。根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则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宋代以后,中国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北宋诗人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过年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从此,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进入清代,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古代汉语的词性分类与现代汉语不同),就是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宜相互衔接,不宜重覆。  5.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要尽可能平仄相反,使得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优美动听。  分类  按用途分  *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  *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  *挽联:哀悼死者用。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  *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旅店)  *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按位置分  *楹联:挂于楹柱之上,住宅、机关、庙宇、古迹等处所用。  *门联:贴于大门之上  *中堂联:挂于客厅、居室醒目处配合字画的对联。  按艺术特点分  *叠字联:同一个字连续出现。  *复字联:同一个字非连续重复出现。  *顶针联: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  *嵌字联:包括嵌入序数、方位、节气、年号、姓氏、人名、地名、物名(如药名)等。  *拆字联: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有人细分为“拆字、合字、析字”等。  *音韵联:包括同音异字、同字异音和叠韵。  *谐趣联:取诙谐幽默之意。  *无情对:上下联意思毫不相干,但每一个字词却对仗工整。多数无情对都非常有趣,完全可以同时归入谐趣联。  *回文联:顺读,倒读,意思完全一样。  *最长的对联:作者是清末江津的秀才钟云舫,于清光绪三十年(西元1904年)在成都狱中为抒发愤懑而写  来源:亿享博道

标签:   发布日期:2023-10-23 05:01:00  投稿会员:Auc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