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

Tips: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或下一篇

是人就会经历分别,即使是再不舍的朋友也会分开的,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去做的事情,这首诗特别适合用在朋友分别的时候。小编整理出来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一起看看吧。

1、“烟花三月”四字既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又极概括地描画出季节的本质特征。想象一下,阳春三月,垂柳如烟,繁花似锦,万物生机勃勃,那浓丽的景色何等迷人!然而,就在这美丽的春天,老朋友却要顺流东下,泛舟扬州。当此阳春烟景,出游繁华的扬州,固然可喜可羡,但对诗人来说,则留恋仍所不舍。这一句,诗人仍只作一般叙述,并不过多渲染;对别情仍无一字涉及,含而不露。这就为末两句生动描绘作了第二笔铺垫。

2、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3、“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者,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也。给人的感觉决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固然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何尝不是烟花之地呢?“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

4、这首送别诗有它自己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可以说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5、“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乃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呢?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6、这首赠别诗在艺术上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诗人没有单纯地把它当作临别赠语,没有直露地写他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而是将友情与诗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运用诗的语言和手法来表情达意。这样,就使作品不但具有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而且具有审美价值和借鉴意义。具体看来,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主要有这样两点值得我们学习。

7、会面后,李白送行,李白站在黄鹤楼前,长江岸边,望着远逝的船帆心绪万千,随着江水的波浪起伏翻滚,难以平复。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象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9、同命相连的好友的心灵慰籍即将远离,心境恍惚,忽见黄鹤楼仙鹤盘旋落下,李、孟同乘仙鹤西逝。

10、诗人李白与同生在开元盛世,同有旷世之才的孟浩然,在黄鹤楼相会。两人推杯换盏,倾述心肠,触景生情,谈到身怀治国之才,却在山水之间徘徊。谈到,汉朝广陵王身怀绝技却寄情山水最终自杀身亡。谈到李、孟二人,空有才高八斗,却流逝于山水之间。

11、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象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再说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呢?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12、好友前去的烟花三月的扬州,虽然秀美芬芳、柳舞花摇、莺歌燕飞,但被雾气笼罩,人总感觉身在世间,人在天堂。好友随江驾帆,伴着江水的波涛,飘然而去,仙逝天际。

13、新奇别致的构思。这首诗写赠别友人,构思新奇别致的。由于是写送友人远行的,因而前两句便叙事,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友人所要去的地方,为下两句抒情作了层层铺垫。后两句因事言情,却不正面点出,而是在不动声色的景物描写中流露出诗人的深情幽意。这样,情寓景中,以景显情,避实就虚,虚实相生,“含有不尽之意”。

14、有了上两句的叙述、铺垫,诗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郁勃的感情,而任其象清泉一样迸射出来,恣意漫流。“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描述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而诗人自己又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一叶孤舟鼓帆向东漂去,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下,天地间,仿佛只留下诗人孑然而立,望着万古不歇的长江在天边滚滚而流。诗中表现的是怎样的一种惜别和孤寂之感啊!这里,诗人完全摆脱了一般的写情方法,面将深挚的情思融注进生动的面面中,使诗情画意达到了最完美的统一。

15、一阵江风扑面,梦醒挥毫,心灵与世事、山水、境遇、梦幻交融、碰撞、共鸣,激发了穿透时空的传世之作: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